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于徐悲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,外部的战乱、内心的纠结,种种难以言说的情绪都从他这一时期的画作中逸散出来,他的艺术也因某些精神因素的渗透而变得沉重和丰满。我们有幸从民间收藏家那里看到许多来自于他这个阶段的作品,欣喜之余,也拓展了我们对于艺术大师的了解。这些作品可能并不十分代表他的典型风格,却是徐悲鸿某个时间点的闪光印记,我们穿过这个时间点追溯过去,徐悲鸿执笔作画时的身影和忧国忧民的神色义历历在目。
在一个激撞的时代,具有豪情壮志的他不能像古代的侠客一样快意思仇,但他同样可以仗剑远游,而画笔就是他的利器。我们在他远游的足迹中跟随着他,从“渔樵为侣、鸡犬唱答”的家乡到艺术之都巴黎“上下求索”,从战火硝烟中的北平到重庆避难,还有远赴新加坡为战争筹集善款。他一路走来,路过的风景和留卜的故事都是我们编辑这本画册的基础。他画中的角色,无论是奔马、山水还是人物,可能有时望去是雷同的,构图是相似的,但仔细揣摩,义有另一番情味,甚至可以体味到徐悲鸿作画时的心境,有时被他的坚韧和执着所感动,有时义为他的悲欢离合而落泪。各种画面浮于眼前,各种滋味涌上心头,成为我们编辑这本画册时的最大乐趣。
转眼间,我们已经用五年时间去收集徐悲鸿的画作,这是一个不会令我们感觉到乏味的过程,因为寻找中永远都有新的惊喜,这些惊喜不仅仅来自于其作品表面的构图、造型和色彩,越接近徐悲鸿,就越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的内在力量。诚如他自己所说“文艺所凭借之内在力量有二:曰笃信,曰自由。前者基于心悦诚服之理智,后者则其独来独往之情感,苟跻其极,并能小朽。”他将这两种不朽的内在力量贯穿在创作中,所以他的艺术永远都是理智和自由的。
我们已经阅读了很多徐悲鸿的作品,读得越多,我们越是坚持最初对他的认识,他只是一个“爱画入骨髓的人”,他的目的也只是“追寻造物之真理”,而叫首他走过的路,却是充满了苦涩、艰辛和种种颠沛流离。我们努力追随徐悲鸿,重新走一遍他走过的路,这样近距离地接触他,观察他,了解他,是为了感同身受,与他一起“追寻造物之真理”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